多囊确诊指南:诊断标准_检查项目及流程详解

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之一,全球患病率高达6%-13%。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,包括月经紊乱、不孕、多毛、痤疮、肥胖等,但许多患者因缺乏典型症状而延误诊断。本文将基于最新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,系统解析PCOS的诊断标准、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,帮助患者和公众科学认识这一疾病。

一、PCOS的核心症状与高危人群识别

多囊确诊指南:诊断标准_检查项目及流程详解

1. 典型症状

  • 月经异常:周期超过35天(稀发)、闭经(连续3个月无月经)或不规则出血。
  • 高雄激素表现:多毛(上唇、下颌、胸部等部位粗黑毛发)、顽固性痤疮、脂溢性脱发。
  • 代谢问题:约50%-70%患者存在肥胖(尤其腰腹型肥胖)、胰岛素抵抗、糖耐量异常。
  • 生育障碍:无排卵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。
  • 2. 特殊人群的差异

  • 青春期女孩:初潮后2-3年月经仍不规律,且伴多毛/痤疮需警惕,但不建议用超声或AMH单独诊断。
  • 孕妇:PCOS患者孕期需重点监测妊娠糖尿病、高血压及胎儿发育。
  • 围绝经期女性:症状可能减轻,但需警惕长期代谢并发症。
  • 二、PCOS诊断标准:从鹿特丹到2023年国际指南更新

    目前国际通用诊断标准为鹿特丹标准,需满足以下3项中的2项,并排除其他疾病:

    1. 排卵障碍:月经稀发或闭经。

    2. 高雄激素:临床(多毛/痤疮)或生化(睾酮升高)。

    3. 卵巢多囊样改变:单侧卵巢≥12个直径2-9mm的卵泡,或卵巢体积≥10ml。

    2023年指南重要更新

  • AMH替代超声:成年女性若仅符合“排卵障碍”或“高雄激素”中的一项,可用抗苗勒管激素(AMH≥4.7 ng/mL)代替超声检查。
  • 排除诊断更严格:需排除甲状腺疾病、高泌乳素血症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。
  • 三、确诊PCOS的检查项目及流程详解

    第一步:初诊评估

    1. 病史采集

  • 月经史、生育史、家族代谢疾病史(如糖尿病)。
  • 高雄激素症状的详细记录(可借助改良Ferriman-Gallwey多毛评分表)。
  • 2. 基础检查

  • 性激素六项:月经第2-4天空腹检测,重点看睾酮(T)、促黄体生成素(LH)/促卵泡激素(FSH)比值(≥2提示PCOS)。
  • 盆腔超声:经超声(已婚)或经腹部/直肠(未婚)检查卵巢形态。
  • 第二步:排除其他疾病

  • 甲状腺功能:TSH、FT4排除甲亢/甲减。
  • 17-羟孕酮: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。
  • 皮质醇检测:排除库欣综合征。
  • 第三步:代谢评估

  •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(OGTT):空腹及服糖后2小时血糖、胰岛素水平,筛查胰岛素抵抗。
  • 血脂四项:关注甘油三酯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。
  • 第四步:辅助指标

  • AMH检测:辅助诊断多囊卵巢,但需结合其他指标。
  • 硫酸脱氢表雄酮(DHEAS):评估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。
  • 四、诊断流程图解(简化版)

    症状怀疑PCOS

    病史采集 + 体格检查(多毛评分、BMI、腰围)

    基础检查:性激素六项、盆腔超声

    符合鹿特丹标准中的2项?

    是 → 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(甲状腺、肾上腺等)

    确诊PCOS → 代谢评估(OGTT、血脂)

    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

    五、治疗与长期管理建议

    1. 生活方式干预(一线治疗)

  • 减重5%-10%:可恢复排卵,改善代谢指标。
  •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:优先选择全谷物、高纤维食物。
  • 规律运动: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。
  • 2. 药物治疗

  • 调节月经:短效避孕药(如炔雌醇环丙孕酮)、孕激素。
  • 改善代谢:二甲双胍(降低胰岛素抵抗)。
  • 促排卵:来曲唑、氯米芬(备孕患者)。
  • 3.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

  • 备孕女性:需在代谢指标控制后促排卵,降低妊娠并发症风险。
  • 青少年:以调整月经周期为主,慎用抗雄激素药物。
  • 六、何时就医?患者自查清单

    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早就诊:

    1. 月经周期长期>35天或闭经超过3个月。

    2. 面部/躯干多毛、痤疮治疗无效。

    3. 备孕1年未成功,伴肥胖或月经紊乱。

    4. 体检发现糖耐量异常或高胆固醇。

    七、总结与行动建议

    PCOS的诊断需结合症状、激素水平和影像学证据,2023年指南的更新简化了部分流程(如AMH的应用)。患者应注重长期健康管理,定期监测代谢指标,避免远期心血管疾病风险。建议记录月经周期、体重变化,并通过饮食运动主动干预。若疑似症状持续,请至妇科内分泌专科就诊,避免盲目用药。

    上一篇:绝经前兆信号:潮热_月经紊乱_情绪波动需警惕
    下一篇:雷公藤副作用警示_多系统毒性及用药安全解析

    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