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之一,全球患病率高达6%-13%。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,包括月经紊乱、不孕、多毛、痤疮、肥胖等,但许多患者因缺乏典型症状而延误诊断。本文将基于最新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,系统解析PCOS的诊断标准、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,帮助患者和公众科学认识这一疾病。
一、PCOS的核心症状与高危人群识别
1. 典型症状
2. 特殊人群的差异
二、PCOS诊断标准:从鹿特丹到2023年国际指南更新
目前国际通用诊断标准为鹿特丹标准,需满足以下3项中的2项,并排除其他疾病:
1. 排卵障碍:月经稀发或闭经。
2. 高雄激素:临床(多毛/痤疮)或生化(睾酮升高)。
3. 卵巢多囊样改变:单侧卵巢≥12个直径2-9mm的卵泡,或卵巢体积≥10ml。
2023年指南重要更新:
三、确诊PCOS的检查项目及流程详解
第一步:初诊评估
1. 病史采集
2. 基础检查
第二步:排除其他疾病
第三步:代谢评估
第四步:辅助指标
四、诊断流程图解(简化版)
症状怀疑PCOS
病史采集 + 体格检查(多毛评分、BMI、腰围)
基础检查:性激素六项、盆腔超声
符合鹿特丹标准中的2项?
是 → 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(甲状腺、肾上腺等)
确诊PCOS → 代谢评估(OGTT、血脂)
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
五、治疗与长期管理建议
1. 生活方式干预(一线治疗)
2. 药物治疗
3.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
六、何时就医?患者自查清单
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早就诊:
1. 月经周期长期>35天或闭经超过3个月。
2. 面部/躯干多毛、痤疮治疗无效。
3. 备孕1年未成功,伴肥胖或月经紊乱。
4. 体检发现糖耐量异常或高胆固醇。
七、总结与行动建议
PCOS的诊断需结合症状、激素水平和影像学证据,2023年指南的更新简化了部分流程(如AMH的应用)。患者应注重长期健康管理,定期监测代谢指标,避免远期心血管疾病风险。建议记录月经周期、体重变化,并通过饮食运动主动干预。若疑似症状持续,请至妇科内分泌专科就诊,避免盲目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