航空燃油是推动现代航空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源,其技术革新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目标与能源转型进程。本文将从传统航空煤油的技术特性、生物燃料的崛起路径,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多维度展开分析,为行业从业者、投资者及环保关注者提供实用洞察。
一、传统航空煤油:现状与挑战
航空煤油(Jet A-1)是当前航空业的主流燃料,其高能量密度(约43 MJ/kg)、低温稳定性(冰点低于-47℃)和燃烧效率使其成为大型客机的首选。根据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(2024),2023年我国航空煤油表观消费量达3423.4万吨,但传统燃料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:
1. 碳排放压力:航空业贡献全球约3%的二氧化碳排放,且随着其他行业减排加速,其排放占比可能进一步上升。
2. 原料依赖化石能源:传统航煤以石油为原料,资源不可再生且受地缘政治影响显著。
3. 环保政策约束:欧盟已立法要求2025年起航空燃料中至少掺混2%的可持续燃料,到2050年提升至70%。
二、生物燃料的崛起:可持续航空燃料(SAF)的革新
为应对气候挑战,可持续航空燃料(SAF)成为航空业脱碳的关键技术。SAF以废弃油脂、农林废弃物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,全生命周期碳减排可达80%。
SAF的核心优势
技术路径与产业进展
目前国际主流的SAF生产技术包括:
1. HEFA工艺(废弃油脂加氢):技术成熟,国内中石化等企业已实现规模化生产。
2. 费托合成(FT):以生物质气化合成燃料,适合大规模生产但成本较高。
3. 电制燃料(PtL):利用绿电与CO₂合成燃料,被视为长期解决方案。
截至2024年,我国SAF产能约35万吨/年,规划产能超353万吨。典型案例包括国航采用中石化SAF完成商业航班飞行,以及嘉澳环保等企业通过适航认证。
三、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
尽管SAF前景广阔,但其规模化应用仍面临多重挑战:
1. 成本与原料供应难题
2. 政策与市场需求不足
3. 技术标准与认证体系滞后
我国尚未建立自主的SAF可持续认证体系,部分企业需通过国际机构认证(如RSB)才能出口。
突破路径建议:
四、未来趋势与实用建议
行业趋势预测
实用建议
1. 企业层面:
2. 投资者关注点:
3. 公众参与:
从传统航煤到生物燃料的转型,不仅是技术革新,更是全球能源体系重构的缩影。中国凭借原料资源与政策推动,有望在SAF领域实现“弯道超车”,但需在技术、政策与市场间找到平衡点。未来十年,航空燃料的绿色革命将重塑行业格局,并为全球碳中和目标注入关键动力。